岸坡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偶有鱼儿探头……这幅水清河畅的生态和美景象,得益于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治理。近年来,我市按照“系统规划、分片推进、综合整治”工作思路,对城镇、农村集中居住、分散农户采用分级治理,梯次推进,持续推动全市污水治理濯污扬清。
建制镇污水处理规模化
我市3个街道、11个镇,共建有17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至2022年底,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总规模6.2万吨/日,全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累计建成配套污水管网530余公里,设施设备平均运行负荷率达75%左右。
此外,全市另建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共5座,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13.6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6万吨/日。
2018年以来,全市各建制镇建成区累计排查“十个必接”1258家,先后完成692家“十个必接”截污纳管,纳管率由2017年底的48.1%上升至2022年底的98.5%。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镇级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为76.2%。
农民集中区污水处理小型化
根据社会化治理相关要求,我市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全市184座农村集中居住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以“施工总承包+委托运营”方式,进行提升改造和统一委托运行。
目前,我市优先对12套生态环境部反馈的水超标设施进行整改。中标的南通大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依靠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正在建立在线监控运维平台,建成后将与我市生态环境监管系统等智慧管理平台链接,可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涵盖水质在线监测、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巡查打卡、信息共享、台账生成等功能,大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分散农户污水处理多元化
我市围绕“投入最小化、工艺最优化、管护最简化、资源利用化”治污目标要求,先后与东南大学、中科院、河海大学等合作,在东陈、白蒲、石庄等镇开展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对近年来实施的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进行持续监测和综合评估,坚持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案,因地制宜,不断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
结合农户用水量大小和施工现场条件,我市因地制宜,采用黑灰分离或混合收集处理模式。“推广如皋分散式治理技术及典型户用装置”被写入《2023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我市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环保联合会2023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峰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2020年至2022年我市累计完成分散治理41000余户。
截至2022年底,我市通过分级治理,梯次推进,接入污水管网治理约9.8万余户,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治理1.6万余户,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治理4.1万余户,累计完成治理15.5万余户,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通 讯 员刘三五 陈新国 融媒体记者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