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96项、行业标准142项,获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1项,获批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5个、省级20个……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澎湃着我市在探索标准化改革道路上的强劲发展势能。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标准化作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引领实体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全面促进标准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取得实效。
坚持纵深推进
创新改革“新模式”
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如皋始终把标准化工作摆在引领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做到统筹谋划、系统实施,提升标准化工作实效。
近年来,我市在工作机制建立上谋实策,机制体制创新全国领跑。我市在全国县域率先成立“双主任制”标准化委员会,增设标准化促进科,发布《如皋市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如皋市标准创新奖管理办法》,将标准化工作纳入镇(区、街道)、部门的总体考核体系,开展“X+标准化”嵌入式职业教育。
坚持高站位推动、高标准实施、高质量保障、高要求落实,如今,我市已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标准化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推介的新名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激发主体活力
澎湃转型“新动能”
前不久,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由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申报的“江苏省海洋工程船舶(平台)甲板机械智能装备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筹建,实现我市技术标准创新基地“0”的突破。
近年来,我市聚焦船舶海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主动对接70余家全国标委会和专业院所,推进力星钢球、华东油压等160多家优势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行动,引导企业积极比对、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推动标准、科研、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标准化正推动着我市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加速崛起。力威机械、梦百合、力星钢球、星球石墨、万达轴承等一批行业“单打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自主核心技术融入先进标准,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抢占市场先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发展势能进一步凝聚。
主动服务大局
凸显环境“新优势”
日前,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我市长江镇2023年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采取“不见面交易”的方式进行了开标、评标。作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服务项目以其“文件无纸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系统辅助评、过程全留痕”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交易主体满意度。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将“标准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标准化“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一方面,承担“不见面审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收集制定“不见面审批”标准1089项,推动着公共资源交易由“制度管理”向“标准管理”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市构建了“监管保障”“标准实施”“评价改进”三大标准体系框架,主导制定、发布实施江苏省地方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探索形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如皋模式”。
举旗定向,攀高逐新。下一步,我市将扎实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有效推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向高标准、高质量迈进,走出一条极具如皋特色的标准化发展道路。□融媒体记者周 玲 通 讯 员章婷婷 韦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