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区镇快递 > 正文

家庭农场跑出“产业引领”加速度

我市2528家家庭农场鼓了农民钱包、兴了农业产业——

家庭农场跑出“产业引领”加速度

“以前下地干,现在机器干,提质又增效。”近日,忙完了农用机械保养和调试,白蒲镇丛埼家庭农场负责人丛小林如是感慨。

这句话,也是我市家庭农场近年来的发展写照。

以家庭为主体,凭借“小而精”灵活经营特性,一个个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崭露头角,创造出大效益,鼓了农民钱包、兴了农业产业,成为助推我市农业产业加速奔跑、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

争当现代农业“示范生”

近期,磨头镇顾沈村果香家庭农场养殖的螃蟹大量成熟上市,备受市场青睐。

一大早,农场负责人吴建就带领工人们忙碌起来,捕捞、转运、分拣,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我们的螃蟹有固定的客户,在还没上市时就被预订了。”吴建开心地说。

从初夏到金秋,吴建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夏季忙着销售葡萄、桃子等水果,秋季忙着销售螃蟹。“我们农场总投资200余万元,流转土地面积150亩,目前,已经从最初的单一葡萄种植发展为集果树种植与特种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综合性生态家庭农场,去年实现年利润56万元以上。当然这也离不开农业部门的助力。”吴建感叹道。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主体、新载体,坚持培优育强、精准服务、示范联动,不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发展亮点,稳步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果香家庭农场正是我市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当前,我市共登记备案各类家庭农场2528家,经营面积37.63万亩,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7家、南通市级37家,覆盖优质稻米、绿色果蔬、优质畜禽、高效花木、特色水产等领域,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

金秋时节,来到磨头镇丁冒村的金旺家庭农场,连片种植的香堂芋已经进入采收季,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是一家集特色果蔬种植、加工、销售、配送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性农场,去年,农场销售额400万元,净效益65万元。”农场主王小龙告诉记者。

前几年,在返乡创业政策的招引下,王小龙回乡创办了金旺家庭农场,进行果蔬种植。

“现在时代变了,科技加好活,好活造好货,好货才好售。”王小龙深知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在他的潜心钻研和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金旺家庭农场应用了水旱轮作、石灰氮高温闷棚技术、BLOF有机种植技术、纳米棚膜技术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土壤三高一板问题;采用“1+N”高效套种模式、“蘘荷+红苋菜+黄秋葵”等立体高效栽培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有效提升了农场种植效益。

如今,王小龙已从一个种地的“门外汉”转变为运用现代种植技术的“行家里手”,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标兵、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经营的农场也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其实,在我市,像王小龙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家庭农场“当家人”还有很多。这些“当家人”当中,既有通过培训长技能的在乡“老农”,又有曾在城市打拼返乡创业的“新农”,还有一批专业技能强的“智农”……他们共同摸爬滚打在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上。

铺就家门口的“共富路”

“今年的蚂蟥又肥又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城南街道申徐村的万泽家庭农场,放眼望去,养殖箱里,一个个黑乎乎、软绵绵的水蛭,有的贴在箱壁上,有的在水中游动。工人们正忙着起塘、分拣,等待药厂前来收购。

2015年,季亚琴经过多方考察,在申徐村创立了万泽家庭农场,立志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蛭”富路。“在我的不断摸索下,我们现在的养殖规模已经从一开始的15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400多亩,效益也在不断提升,年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谈及收益,季亚琴很满意。

致富不忘乡邻。水蛭养殖给季亚琴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目前,水蛭养殖基地常年吸收周围富余劳动力30多人。“我来这边打工已经7年了,每天负责喂食、清理水环境,一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而且靠家近,家里也能照顾到。”村民郝俊丽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周围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季亚琴还和丈夫带了十几个徒弟,手把手教他们养殖水蛭的方法。余防震是季亚琴最早的一批徒弟之一,目前,她不仅自己年入百万,也开始带徒弟了。“师父不仅传授我们养殖技术,还提供种苗孵化、销售、成品加工等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养殖赚钱。”余防震说。

如今,一个个家庭农场正发挥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中,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融媒体记者吴青青 通 讯 员刘金宁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