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外电报道 > 正文

江苏如皋:“粮”辰美景收割忙 稻浪滚滚好“丰”景

稻海翻腾金色浪,又到稻米飘香时。上午10点,在江苏如皋长江镇蒲港社区,百亩“中华竹稻”正式开始收割。这也标志着如皋金秋水稻拉开收获序幕。

0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挂满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切割、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是‘中华竹稻’,要比其他地块早收几天!我种了40多亩,今年收成不错,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还有260多亩的南粳5055,成熟稍晚,现在看长势也非常好。”正在忙碌的蒲港社区种田大户周桂平喜滋滋地说。据了解,“中华竹稻”是利用竹子开花和水稻开花相互授粉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倒伏、高产、稳产的特点。

为搞好优质水稻产业发展,蒲港社区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命名“江蒲”大米,并牵头成立家庭农场,通过“党建+家庭农场+承包大户”的合作模式,引导承包大户通过科技种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种,在大大提高耕种效率的同时,也推动稻米生产进入标准化时代,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

稻米脱粒、烘干、压缩、包装……走进国祥家庭农场稻米加工车间,稻米生产线开足马力,一袋袋、一盒盒带有“江浦大米”标识的新米陆续下线,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抢“鲜”上市的新大米发往全国各地。

1

“利用先进的大米生产设备,我们将收割后的早熟水稻立即运回加工,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从水稻到大米的上市全过程。”国祥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国祥捧起一把刚刚磨好的大米介绍说,“现在看,大米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错,已在南京、浙江等大中城市陆续打开市场。”

目前,在蒲港社区3300多亩土地中,已有2800亩土地完成规模化种植,水稻亩产可达650多公斤,经过统一加工、储运、销售,实现品牌化经营,年增收超过6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528人,农民纯收入3.6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

“我们社区是沙滩围垦的圩田板块,江水灌溉的大米光质亮、口感好,还带有淡淡的蒲草香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种植使用传统农耕技艺,没有使用农药,减量使用化肥,所产大米不但符合生态、有机的要求,而且风味独特。”蒲港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新建介绍说,因为品质优良,每次到了收割季节都是供不应求。

如今,如皋长江镇蒲港社区的“江蒲”系列品牌已经成了社区一张靓丽的名片,让社区的产业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王珩 石振凯)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