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秋风习习,在我市磨头镇星港村的晨宣鹦鹉养殖基地内,各式各样鹦鹉的叫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当记者走进基地时,基地负责人袁超正忙着给鹦鹉喂食。“目前,我们这个鹦鹉孵化基地占地大概4000平方米,鹦鹉品类繁多,小型的像小太阳、吸蜜鹦鹉,总数在420对,中大型的像葵花、金刚、灰鹦鹉之类的,数量在132对。基地每年孵化小型鹦鹉500—600只,中大型鹦鹉40—50只。”袁超介绍道。
小太阳鹦鹉相互嬉戏打闹,亚马逊鹦鹉时不时发出嘹亮的叫声……喂养间里,各种各样的鹦鹉在笼间欢快跳跃。别看现在养殖基地里这么热闹,起初,袁浩的养殖之路并不顺利。“雏鸟的孵化技术是一项难关,在村里的帮助下,我们通过问专家、查资料,逐渐摸索出适合如皋气候条件的孵化方法。”袁浩说。
基地鹦鹉养殖技术员邵峰介绍,“种鸟下蛋之后,我们全部采用孵化机进行人工繁育,孵化的温度控制在37.5℃,湿度保持在48%—50%之间,孵化周期基本上在28天左右,目前孵化率、成活率都能达到80%以上。”
孵化问题解决了,袁浩又将精力聚焦到销售上,为进一步推动鹦鹉销售,打开市场,基地还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路。袁超介绍,“养殖的鹦鹉通过网络订单销往河北、上海、湖南、北京、黑龙江等10多个地区,每年繁殖季可以出售小太阳鹦鹉、吸蜜鹦鹉等400多对,年收入达100多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袁超也招收了本村及周边村(社区)的一些剩余劳动力来养殖基地务工。这样既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我现在每天按时上下班,成上班族了。”村民纪春红高兴地说,“我的工作主要是打扫卫生、给鹦鹉喂食,月收入3500多元,每天还能看五颜六色的鹦鹉孵蛋,雏鸟出壳,心情非常愉悦。”
“我认为鹦鹉养殖是很好的群众致富项目。”袁超说,下一步,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然后再成立观赏鸟养殖协会,为会员提供种鸟、技术、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大家一起探索鹦鹉养殖的致富路。□融媒体记者袁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