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文化视线 > 正文

如皋:“季恺事迹馆”开馆 把革命先进事迹转化为红色统战教材

“非常感谢江苏如皋打造的‘季恺事迹馆’这个红色教育基地,让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能够领悟到当下的岁月静好,正是因为先辈们的负重前行。”

花格窗外,秋色漫卷。展馆内,庄重而又肃穆。9月3日,位于如皋东大街的“季恺事迹馆”正式开馆。季恺长孙女、目前从事军工装备环境与可靠性设计及试验工作的季凡渝既激动万分,又感动不已。她说,必须接过祖父辈们的历史接力棒,继承他们留下的精神力量,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与民族发展大业中,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季恺,1903年出生于江苏如皋。季氏是当地有名的望族,季恺在1923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先驱之一李大钊的进步思想熏陶后,反帝、反封建思想迅速萌芽,决心散尽万贯家财投身革命。他信念如磐,知行合一,意志如铁。民族存亡时,他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志气;对敌斗争中,他有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敌、伪、顽猖狂反共之际,他有智谋运筹、敢斗敢胜的俊杰豪气……粟裕评价他是“对新四军东进有特殊贡献的人”,叶飞赞扬他是“把一切交给党安排的人”,陈毅举荐他为如西县县长。从被统战的抗日民主人士,到坚强的中共统战尖兵,季恺一腔赤诚,一路坎坷,一生传奇!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又是季恺诞辰120周年。如皋市委统战部全面搜集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季恺同志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整理,在季恺家属、党史专家等各方助力下,成功打造了“季恺事迹馆”。迟浩田上将为“季恺事迹馆”题写了馆名。事迹馆共分“初觉醒 求进步”“巧统战 助东进”“心向党 志不移”三个篇章。丰富的历史照片、珍贵的实物资料、精彩的纪录短片,形象立体地呈现了季恺“铁心向党”的传奇一生。

“雉水铸英魂,烽火映满天。”如皋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全国较早传播革命火种的红色地区之一。1922年,如皋大地上就有共产党员从事革命活动的足迹,1930年在如皋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的一支正规红军。它宣传党的主张,在江海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培养和造就了张爱萍、刘瑞龙、黄火青等一批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领导干部。红十四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批民主爱国人士的倾力资助,季恺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大革命时期的反“清党”,到土地革命时期的资助枪支弹药,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成立抗日自卫大队、助力新四军东进,无不书写着季恺舍生取义、侠肝义胆、爱国报国的传奇,诠释着“把一切交给党安排”的赤子之心。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奋斗是最深的告慰。”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表示,季恺事迹馆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展示其从民主人士到共产党人统战尖兵的奋斗历程,是展示如皋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如皋将以事迹馆开馆为契机,牢记先烈功勋、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力量,发扬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通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洪涛为如皋立足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推动统战工作与红色教育融合互促的生动实践“点赞”。他希望,如皋进一步擦亮统战工作“鲜红底色”,打响统战教育“红色品牌”,提升统战文化“红色影响”;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活化利用统战资源,不断拓展统战工作的空间与阵地;将“红色统战”与教育相结合,依托实体资源,梳理主题主线,开发精品课程,丰富教育形式,让统战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开馆仪式由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鸣昊主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东海,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南通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马建清,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韶岭,季恺长孙女季凡渝共同为“季恺事迹馆”揭牌。季恺哥哥季藩后人、济南市长清区政协原主席周宝华向如皋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朱莹滢赠送《季恺纪念文集》。季恺、季藩、季娟兄妹三人的后代,与季恺经历有关联的革命后代及亲属,老党史工作者,新四军研究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开馆仪式。(陆双 蔡易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