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种精神的不可磨灭,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铭记、坚守、传承、发展。
9月3日,位于我市东大街的“季恺事迹馆”正式开馆,古城如皋再添不灭的红色火种。从1922年开始,如皋大地就有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足迹。1930年,江苏境内唯一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正式成立,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与无数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先辈一样,季恺“万贯散尽为人民,一生革命永无悔”的事迹始终为人津津乐道。在“季恺事迹馆”开馆当日,我市举行了季恺事迹座谈会,与季恺经历有关的革命后代齐聚如皋,共同缅怀季恺先生,追忆他侠肝义胆、赤心报国的传奇一生。
粟裕评价季恺是“对新四军东进有特殊贡献的人”,陈毅举荐他为如西县县长……1903年,出生于如皋夏堡的季恺,打破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接受中国共产党先驱之一李大钊的进步思想熏陶,以一腔赤忱、如磐信念成为一名坚强的中共统战尖兵。座谈会上,革命后代谈起他们的父辈与季恺的故事,无不心怀感慨、热血澎湃。
在开国上将叶飞之女、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叶小楠眼中,季恺是父亲革命道路上的“生死之交”;在红十四军一师五营政委周方之子,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宁生眼中,季恺是父亲所敬佩的“一心为民的人”;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无锡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管喜凯眼中,季恺是父亲牵挂一生的“革命友人”……千言万语道不尽,唯有钦佩藏心间。季恺就像叶飞讲的“是把一切交给党安排的人”,这样的一种忠诚,这样的一种无私无畏,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学习、发扬、传承。
季恺为人所铭记的不仅仅是他散尽家财鼎力报国、爱护抗日青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无锡市建设局局长、无锡市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时,在城市建设上践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先行的城市综合开发模式、以及居住与产业平衡上的城市功能布局安排,都对今天无锡的建设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城建人,我们要传承好老一辈城建工作者负重奋进、勇于担当、匠心创造的精神,我想这就是我们对季恺老一辈无锡城建人最好的纪念。”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韶岭在季恺事迹座谈会上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我市市委统战部、以及季恺家属、党史专家等各方助力下,“季恺事迹馆”在如皋落成开馆。事迹馆以丰富的历史照片、珍贵的实物资料、精彩的纪录短片,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展示了季恺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形象立体地再现了季恺“铁心向党”的传奇人生,让季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风范有了现实载体和依托。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在艰辛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过程中不断积淀的宝贵财富,在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依托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青年认识历史、提升修养的过程,也是新形势下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我市将以“季恺事迹馆”等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依托,持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国防教育,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代代相传,为奋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融媒体记者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