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那是身体绽放的玫瑰

如城街道49岁的朱晓蓉离世后捐献遗体,用爱延续生命——

那是身体绽放的玫瑰

6月13日,家住如城街道,年仅49岁的朱晓蓉因病离世,但死亡不是她人生的终点。

当天中午,在如皋博爱医院肿瘤科十一病区,一场简单而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后,朱晓蓉的家属在第一时间将她的遗体捐献给了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并将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南通红十字眼库。

朱晓蓉生前是一个阳光开朗的人,平时乐于助人,也热心公益事业,即使2019年被查出患有癌症后,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她这个人本身就比较坚强,也很有爱心,她以前跟我们聊过,说见不得人间疾苦,只要看到有人身处困境,她就想提供帮助。”朱晓蓉的家属王凡回忆说,朱晓蓉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将来要捐献眼角膜。

2020年,朱晓蓉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名6岁女童去世后,无偿捐献器官救了3个人。受到触动的朱晓蓉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在身故后捐献遗体及眼角膜等器官,用于医学事业或需要移植的患者。紧接着,她便通过网络登记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今年,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朱晓蓉这才掏出了那张编号为W32068220071117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说出了藏在心里的秘密,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

“她做出遗体捐献的决定,我们事先并不知道,但我们选择支持。”王凡告诉记者,尽管最开始,他们一家人心中有万般纠结与不舍,但最终还是选择尊重朱晓蓉的决定,并帮她完成了这个心愿。

朱晓蓉心里所装着的那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背面这样写道:这是生命的礼物,虽然不知生命之旅何时结束,但当那一刻来临之时,可留下鲜花一簇,那是身体绽放的玫瑰,那是献出的珍贵礼物。

“她的生命之旅看似已经结束,其实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她的生命。”看着朱晓蓉生前的照片,王凡说,将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是朱晓蓉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温暖。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朱晓蓉是我市第6例遗体捐献者。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不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达7748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捐献者的无私奉献让生命得以延续,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融媒体记者王俊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