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小阵地,精神文明大粮仓。近年来,江苏如皋磨头镇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空间,让农家书屋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书屋。
田地边的“致富屋”
夏日午后,走进磨头镇新徐村七子园书屋,只见一排排书架前,几位村民或坐或站,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这会儿外面日头大,干农活很热,书屋里面有空调,有农技知识书籍,很适合我们歇脚。”村民徐远如说。
“可不是嘛!我还真从这些书里学到了不少呢!”一旁的种植大户黄恩祥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家蓝莓受虫害,产量不高,我就来这里翻看虫害防治的书,果然找到了应对策略!今年呀,我家的蓝莓不光产量高,品质还特别好,销量比往年翻了一番!”沈世如一边翻书,一边认真在本子上记下书中的要点,由衷感慨道:“我现在总算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什么意思了!”
农家书屋姓“农”,打造农家书屋,要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书屋就有什么。作为一个特色种植村,新徐村七子园书屋根据村民的需求,在书屋内投放了大量蔬菜种植、农业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并不定期开展农业技术知识讲座,在全村掀起了科学种植的热潮。如今,村里的特色蔬果畅销市场,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水平,老百姓实现了“富脑袋”与“富口袋”的“双丰收”。
百姓间的“理论屋”
磨头镇丁冒村的农家书屋是远近闻名的“党建阵地”。该村党总支书记顾平常常在书屋带领村内干部群众共同学习新理论新思想。
资料图片
“我们利用农家书屋的平台,打造村里的‘红色加油站’,鼓励更多的村民在空闲时间到书屋学党史、学知识,增强信心,鼓足干劲,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顾平介绍道,“我们还会定期邀请老党员、退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来讲述红色故事,解读红色经典,让红色文化浸润每个村民的心田。”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在丁冒村的农家书屋里,墙面上还以“弘扬治沙优良传统”为主线,通过图文展现了老一辈丁冒人治沙改土的艰苦历程,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接过“治沙”接力棒,昂扬斗志,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
课堂外的“学习屋”
“我们把大豆加水粉碎后进行渣浆分离,大家知道豆腐是从哪部分来的吗?”“老师,豆腐是豆渣捏的吗?”“我猜是从豆浆里提取出来的……”近日,在磨头镇磨头社区的东皋书吧,磨头镇非遗豆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沈小芳正带领着孩子们体验豆腐制作流程。每到假期,书吧里都会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我女儿一放假就嚷嚷要到这里来,她说这里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学习氛围也特别好,志愿者们照顾得很周到,我们家长也很放心。”社区居民高爱琴对书屋赞不绝口。
在磨头社区,东皋书吧已成为护航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别看书屋地方不大,藏书有千余册呢!”书屋管理员居海霞介绍道,为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社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和书屋管理员轮流值班,组织开展各类特色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让他们在浓浓书香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每年一到寒暑假,书屋里便书香满溢,烟火气十足!”(周玲 徐郸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