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初夏的空气中,增添了些许瓜果的清香。眼下,各地的新鲜瓜果、蔬菜陆续进入成熟期,即将争“鲜”上市。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江苏如皋城南街道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特色农业映出村民们越来越红火的日子,也照亮了村里产业振兴的致富道路。
“柿”不可挡,映“红”致富路
走进如皋市城南街道新庄社区的温室大棚,一排排架上爬满密密麻麻、绿色的藤蔓,一串串红的、青的西红柿沉甸甸地挂着,长势喜人。村民们在有序采、收和装运,一派繁忙景象。
这段日子,基地负责人何陈礼忙得不可开交。基地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种植的西红柿果实大、果形好果肉沙瓤,富含大量番茄红素,味道酸甜可口。因为硬度好、挂架期长、耐储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6个大棚一年可收益10几万元。“我家的西红柿好吃不愁卖,很受消费者青睐。”何陈礼喜笑颜开。
基地目前栽培的是占据市场主流的高硬耐贮品种西红柿,占地15亩。“我们每年的11月开始种植西红柿,次年3月挂果,5至7月开始采收。目前一天采收1000多斤。今年收成不错,年产量应该能达到16吨。”何陈礼介绍道。
番茄的良好经济收益不仅装满了何陈礼的钱袋子,也让本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不少村民都靠着西红柿产业谋得了一份好差事,在将自家的田地种好的同时,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自从基地建到家门口以后,我就成了大棚工人,一年挣小两万块钱呢。”村民王彩花笑着说,这样一来,她家的日子越过像基地里的西红柿一样红火。
“莓”好产业,日子别样“红”
“这里的草莓个头大,颜色红艳,尝起来格外香甜,我们边摘边吃,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感受农村‘莓’好生活氛围。”草莓基地里,前来采摘的游客不停地穿梭于草莓行间里,时而弯腰采摘,时而举起手机进行拍照,好一派欢乐采摘景象。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鑫颖农场的田间地头,一颗颗粒大饱满的红草莓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泛着让人垂涎欲滴的光泽,煞是诱人。
“我们这个采摘基地,全部是施农家肥、人工除草,口感好、水分足、甜度高,比较受游客欢迎,价格也便宜,每斤10元。采摘期从今年4月能持续到6月。”鑫颖农场纪春霞说。目前,草莓种植面积30余亩。按每亩2000多元的利润,一年就有6万多的收益。
“一花开放不是春,共同富裕香满园。”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纪春霞主动作为,现身宣讲,走进田间地头,传授经验、教给方法,帮助有草莓种植意愿的农户打消疑虑,引导草莓种植户转变种植观念。如今越来越多的申徐人加入到了团队,实现了技术、收益双提升。
“莓”好不止一点点,草莓种植基地是依托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不仅使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
西瓜俏销,“红”火好日子
瓜熟催人忙,增收有奔头。在城南街道张八里社区西瓜种植基地,满眼尽是绿意,瓜蔓之间藏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散发着香甜气息。
“老板,上次我定的8424西瓜熟了没?”“刚好熟一批,这几天随时可以来拖货。”“他家西瓜条纹清晰,皮薄瓤红籽黑,味甜汁多,客户都喜欢,我们合作很多年了。”……连日来,种植户徐宣贵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价格相比去年同期稍便宜一些,目前收购价每公斤在2-3元左右。”徐宣贵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一天一个价,总体还算不错。”他种植西瓜已有十余年了,共种植1000多亩,其中张八里社区种植基地有34亩西瓜,以“8424”等优良品种为主打,每亩产量至少0.8万斤,产值估计在2万元左右。近年来,已经畅销到长三角,甜到了大上海。不仅如此,徐宣贵还在社区设置了多个流动西瓜摊,满足了社区居民出门就有西瓜买的需求。
每到丰收季,收购点需要大量的人手搬运、打包,不仅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西瓜基地就在家门口,农闲时我们会来帮忙,每天有80元的收入,能赚钱也不耽误家里的事。”村民张梅玉说。据统计,该西瓜种植基地每年通过种植西瓜,可以带动2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每人每天有60-100元的收入。(王珩 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