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文化视线 > 正文

农家书屋,我的“骄傲”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

我与书的故事,要从小学说起。彼时,有一本课外读本《亲近母语》,书名很“温柔”,但是它却承载了我很多的痛苦,因为犯了错误就要抄书,那时候恨透了书。在上大学时,对书的恨慢慢变成了喜欢。对书的态度转变,理由很现实,腹有诗书气自华——感觉喜欢读书的女孩气质好,而我想变成有气质的女生。

真正爱上书、离不开书是得益于工作的需要。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城北街道万新村,光荣地成为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吹雨打,一日复一日,我总要与书打交道。各类书籍俨然成为我的好友,我的阅读也渐入佳境了。

微信图片_20230423091234.jpg

我深深感谢农家书屋让我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在生活中获取知识。说起农家书屋的发展,那真是如皋日新月异中一道靓丽的缩影。记得刚到村工作时,我们的农家书屋只有一间小小的屋子,放着几个铁皮柜,陈列着陈旧的书籍。在那间斗室中,闻着阵阵铁皮味,我实在读不进书。迈入新时代,迎来新气象,经过数年来的改善,如今的农家书屋焕然一新,面积翻番扩大,崭新的书籍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干净整洁的空间、书味十足的布置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翻阅那些新书。书屋改造完成以来,开展过许多场活动,主角有党员、有群众,每次活动开展完都会有人跟我说:“书屋弄得不错,以后看书有地方去了。”每每这时我就会像自己的亲人被肯定了一样开心,又有些许“骄傲”。

微信图片_20230423091629.jpg

当然我的“骄傲”不仅于此。2023年3月初,我们在农家书屋内举办了一场别样的阅读。活动邀请了耕种高手王丛稳给村民普及春耕知识。到场的农户虽然都已有几十年的耕种经验,但随着时代的更迭,耕种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他们也渴望继续学习。王老师结合相关春耕的书籍给农户讲了现在的耕种技术,看着农户们充满疑惑的眼神,他说:“走吧,我们去田里看看。”三月初,小麦田里绿油油一片,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王老师说我们耕种时不能仅靠“经验”行事,现在通过各种耕种书籍,我们可以规避风险,获得丰收。田间地头,仿佛变成了书屋衍生的场所,农户们就像田里的麦苗一样,吸收知识的养分奋力成长。

随着书屋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欢来坐一坐、看一看、读一读。阅读的故事天天都有,在书屋里,在绿田边,在温暖的春天里!作者 杨鑫晨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