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身着橙红色工作服的年轻人满怀着激情,从长江岸边的如皋奔赴长城脚下的山海关。
那一天是中铁山桥的129岁生日。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的青年员工踏上寻根之旅,找寻回家的路、成长的根。
“中铁山桥发展至今,变的是百年沧桑岁月,不变的是兴业报国、兴企为民的初心使命。回望来时路,我们要找回‘家的感觉’,也要找‘回家’的感觉,归根结底,就是要‘寻根’,明确‘我从哪里来’。”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洪利说。
红色基因源远流长,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穿过历史文化长廊,抵达红桥文化广场,参观红桥党建馆、李大钊纪念馆,倾听王尽美和李大钊的革命故事……青年员工们在历史长河中感受到山桥的温度,在专业的讲解中了解到山桥的前世今生。“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让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员工王李威感慨颇深,“我们也会坚定走好脚下的路,与山桥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1894年,中国第一家铁路钢桥制造厂——京奉铁路山海关造桥厂正式成立,这就是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从滦河铁路大桥到港珠澳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从星星之火到壮大辉煌,中铁山桥走过129年,亲历了中国桥梁和铁路的发展过程,见证了3000余座桥梁的成长,助推了民族工业由弱到强的蜕变,展现了百年央企的坚守和担当。
129年栉风沐雨,129年初心不变。山桥经过历史的考验,牢记历史的选择,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底蕴,也让山桥人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更加清楚明确。“我们踏足山桥厂,走遍山桥的每个角落,在这里,我们触摸山桥的历史脉络,聆听山桥的脉搏心跳。这一刻,我们为山桥感到骄傲,为我们是山桥人感到自豪。”活动结束后,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员工何佳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明确“我从哪里来”的历史,是为了清晰看见“我到哪里去”的未来。中铁山桥总公司与山桥南通相隔1200公里,但距离断不开彼此的血脉,报国为民、使命必达的决心始终连在一起。山桥南通历时15载,将山桥的种子带到长江岸边,落地、生根、结果。从建成一期拼装涂装厂房到下料至发运全流程智能化生产车间,从年产2万吨到年产20万吨……这些耀眼的成绩起源于山桥,也是南通公司回馈给山桥的爱。
“从长城脚下的山海关来到长江岸边的如皋,百年山桥的政治意识与长三角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实现了完美融合,才呈现出如今成绩斐然、蓬勃向上的企业现状。”在刘洪利看来,地理位置优越、创业创新氛围浓厚的如皋,正是企业舒展创新羽翼的沃土,也是企业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的制胜密码。如今,常泰长江大桥、深中通道、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等重点项目都镌刻着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的印记。“公司还承担着龙潭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我们想依托这些大型工程,把公司打造成科技型、创新型、引领型的钢桥制造企业。”筹划今后的发展,刘洪利踌躇满志。□融媒体记者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