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文化视线 > 正文

雨大低头撑把伞,风来加件毛线衣

语言文字的张力有多大,往往写诗的人也无法度量。停驻江南十年,风物清丽皆佳句,几度沁诗脾。诸如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孙原湘的“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徐迟的“透过最好的画框,江南旋转着身子,让我们从后影看到前身”。在他们笔下,帧帧江南都是诗意,当真美得无可挑剔!一番思悟下来,江南的美,在于满眼湖山来,在于烟水照晴岚,更在于千言万语之间的情味。只消忘年交的一句“雨大低头撑把伞,风来加件毛线衣”,大体就能从中有所觉察。

起初,我料定这是出自哪位诗家之言,毕竟遣词措意已相当考究,又无半点刻意打磨的痕迹,足见功底。乍一听,猛地生发出一种“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的道法自然。更为难得的是,字词间大道驰行、风雨兼程的画面感极强,透着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豁达和坚韧。反复品读,钦敬之忱愈笃。想来诗家也是至情至性,善养浩然之气。恳切打听之下,我才得知此句竟是长辈二十多年前上大学时的一则札记,着实“少年意气”。恍然一悟:佳句何须待诗人,江南人人可作诗。

851e2d2f081f3d90d2907f46a3b4f477.jpg

作为良师益友,长辈的风骨气度历来为人称道。于我而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况且多年攒下的忘年交之谊更应倍加珍视。谈及此句,长辈直言“心境”。年少之悟,平生所循,实属心诚不渝。回看共事那几年,面对远超预期的多重困难挑战,长辈正是秉持这般心境,纵风雨骤至、雷霆大作,亦泰然处之,无负民意,无负己心。细细深究,这绝非“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的顺从,而是相机而动、乘势而为的睿智。回看成长路上,更多是长辈在为我辈“撑伞”“加衣”,全然“春风惠无私”的慷慨。由此,当从中读出生命的倔强,读出人格的力量,读出人性的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尽说江南好”,除却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佳景,更因江南人人重情味。

前路漫漫,你撑伞来我加衣,栉风沐雨无所惧。拙文匆匆,致敬长辈的同时,聊借札记自励,承袭“撑伞”“加衣”。作者 龙檀石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