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外电报道 > 正文

如皋:邂逅水边高地 见证十年焕新美丽嬗变

7月5日,“非凡十年”融媒体新闻行动走进江苏如皋。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广电传媒集团和如皋市融媒体中心骨干记者组成的全媒体报道组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等主题,进行深度采访,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雉水大地孕育产生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充分展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当天,报道组深入东陈镇南东陈社区、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龙游河二期、宝塔河及龙游河大桥等处,通过看现场、听介绍、亲体验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如皋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

盛夏清晨,报道组走进东陈镇南东陈社区,微风轻抚树枝,振兴河两岸植被绿意盎然,群众或扶栏观景、或休闲漫步参观新上榜的村级“最美庭院”、或在畅心亭内休息乘凉分享新思想、好政策,好不惬意。这与10年前死水黑臭、树木干枯、毫无生机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该社区围绕“产业兴旺强支撑、生态宜居展颜值、乡风文明提精神、治理有效夯基石、生活富裕增福祉”的要求持续打造,逐步实现“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现如今,环境整洁、道路宽敞、河道清澈、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南东陈社区以崭新的姿态——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现着它的魅力。

日头渐高,采访车驶入城北街道平园池村,一下车,热气扑面而来,裹挟着阵阵泥土的芬芳。荷花朵朵开,水鸟款款飞,此时千亩荷塘的荷花已进入最佳观赏期,与如织的游人一同在骄阳下扮靓村庄的还有在景区、采摘园、农耕民俗文化馆等各个岗位上忙碌的村民们,他们正奋力雕琢装扮眼前这片世外桃源。近年来,平园池村以“文+农+旅”的深度融合为理念,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倾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阳光洒满乡村振兴路,10年前那个经济薄弱村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眼前有美景、手中有“钱”景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万物生长的好时节,产业发展也似添了把柴,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力量让城市的发展势头持续“燃起来”。报道组走进位于如皋高新区的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在这里,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大尺寸硅晶体的全自动智能设备制造及晶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深加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5年,青年人才张新峰博士被优厚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从德国回到家乡如皋创业,在科创载体和创业政策的“硬核”支撑下,彼时只拥有稀薄自有资金和零星团队人员的“迷你”公司卓远,跨越赶超成为行业领域内的“领头羊”,正为如皋市创新发展注入更澎湃的动能。卓远无疑是如皋市科技创新工作“筑巢引凤”的生动缩影。10年间,如皋市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以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为引领,统筹谋划创新布局,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同频共振,一步步把科技创新“规划图”变成“实景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草木茂盛,夏花绚烂。报道组来到龙游河大桥下,龙游河二期与宝塔河勾连贯通,潺潺碧水串起新老城区,三五市民闲庭信步。龙游河大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怀揣梦想的人们由此驶向四面八方,绘成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景图”。近年来,如皋市高度重视城市水系建设工作,以水为墨、以城为纸,书写“绿水青山”答卷,累计恢复和新增河道15公里、新增水体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勾勒出“六横两纵、外圆内方”的城市清水网,“水韵如皋”美丽新画卷徐徐铺展,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关注到如皋这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报道组记者纷纷表示,十年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有无数鲜活的面孔和充满生机的故事,他们将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记录如皋人民的美好生活,讲述如皋治沙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如皋作为。(乔青 金潇 蔡培培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