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江苏如皋,夏天防暑的最佳饮品就是藿香茶,摘下几片藿香叶,泡在茶壶里面,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会扑鼻而来,一家老小一天茶饮就有了。藿香泡过后绿油油的,看了让人满目清凉,心生欢喜。在知了声声的季节,爸爸就会摘下一二十片比较大的藿香叶子,包上甜豆沙,裹成饺子,在面粉糊里拖一下,放在油锅里炸一下,捞上就是美味的藿香饺。这饺子好吃在它的那股藿香味,既清新又具薄荷味,更奇怪的是吃过藿香饺子,一夏天就不会生痱子。
又到了家乡吃藿香饺的时候,望着门前屋后的藿香长得格外茂盛,我不禁想念长眠在如皋市烈士陵园公墓区的爸爸。童年时候,我家住水绘园畔。老园新貌,碧水蓝天,两岸杨柳依依,花木郁郁葱葱。如皋人就爱养花种草。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满藿香、佩兰、天竹、牛舌头,种得最多的还是藿香。藿香对生长环境和土质优劣要求不高,废置的瓦罐、脸盆里,只要装进土都能长藿香,即使最贫瘠土壤里,都能长出绿油油的叶子和笔直的枝干,显得生机勃勃。
每年藿香长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跟哥哥放暑假了,妈妈带上我俩去皖北山区与部队服役的爸爸相聚。妈妈格外看重一年一次鹊桥相会,会提前好多天准备好带到爸爸部队吃的用的一大堆东西。在家乡最普通的吃食和日用品对山区里的爸爸和他的战友来说都是奢侈品。临行前,妈妈还会摘上满满一篮子藿香叶,准备带到爸爸部队包藿香饺子吃。
家属来队,部队跟过年似的,上下喜洋洋。连队组织会餐改善生活。爸爸把妈妈从如皋带来的香肠蒸了,咸肉用大蒜炒了,加上红烧山鸡、泉水鱼,好丰盛呀。这时候爸爸肯定要露一手他的拿手菜,做藿香饺子。爸爸说夏季暑气大,湿热重,每天和战士们在烈日下训练,特别容易中暑,吃藿香饺,既能祛暑除湿,又能健脾开胃。爸爸和妈妈用绿油油的藿香叶子包裹着猪油豆沙,裹上浓浓的土鸡蛋液和面粉,在大锅里一炸,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熟稔的甜甜的清香味——故乡的味道,妙不可言。爸爸在每个桌子上都放上一大盘,慰劳那些远离家乡和亲人,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在部队中过着清贫辛苦生活的年轻战士。金黄色的皮,里面绿滴滴,再里面是紫汪汪的,非常酥软可口。叔叔们问爸爸这是什么饺子这么美味。爸爸微笑着说:这是“幸福饺”。小时候我不能理解爸爸的说法。等经历过人生起伏,懂得珍惜和感恩,我才明白幸福是一种精神追求,取决于内心平静和踏实,它不取决于物质上获得多少,而在于为国家社会奉献了多少。
20世纪80年代,爸爸转业到如皋县商业局任党组书记兼局长。当时,商业系统有2万5千名职工和数十家公司、工厂。初到商业系统,他对业务不熟悉。爸爸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认真学习,善于团结好周围同事和下级,就能把工作干好。爸爸在工作岗位上非常谦虚,善于倾听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下属、领导的意见,集思广益。家里常常有来谈工作、谈想法的叔叔伯伯。有时时间一长,爸爸就会留他们吃饭。爸爸工作多年,一般不在外面应酬。所有战友、亲戚来如皋,他都自己亲自下厨做菜,玉米糁儿粥,小葱拌豆腐,蒜瓣黄瓜,自家腌制咸鸭蛋。关键的时候爸爸要露一手,给他们做“幸福饺”。爸爸常和我说:“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在物质上谨记不要攀比,要多看那些物质生活条件不如你的人。不能贪私利,公家一分便宜也不能沾。”
爸爸从商业局调整到县委工作,他主动上交了组织上配发的大哥大和bb机。这些小举动,对于作为一名党员的他,有着大意义。
在工作中,我会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有崇高精神追求和正确价值观的共产党员。(朱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