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回家后我有时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周末我们一家人会出去玩,接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是如城老南小学三年级学生李以轩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他的“美好时光”得益于“双减”政策。
自我市召开“双减”工作专题推进会以来,如城街道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对辖区内的三所学校实施“暖心工程”,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作业管理,丰富延时活动,让孩子们卸下题海的重负,更多地参与到运动、劳动、社会实践里,让学习变得更加多元有趣,成长的历程变得更加精彩。
特色课程指导
课间活动“绳”采飞扬
弓步跳、开合跳、单摇、双摇、车轮跳……下午4点,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老南小学的104名学生在操场上快乐地跳起了课间跳绳操。“每次跳绳的时候我会把烦恼忘得干干净净,跟小伙伴一起跳绳很开心。”四年级学生冒家卉兴奋地说。
老南小学四年级教师刘小林说,跳绳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体质,还让大家在活动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大家都踊跃参加学校的跳绳队,我们在市里举办的跳绳节活动里还拿了奖。”
“长时”“短时”结合
课后作业“提质”“增效”
“双减”工作重点在学校,主阵地是课堂,关键是作业。在作业设计上,学校探索“长时”和“短时”作业结合,日常基础类、巩固类的作业做“精”,由老师事先研讨作业的内容和结构,把控作业总量和质量,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20分钟,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全部完成;探索类、实践类的作业求“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为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南小学设置了手抄报、做书签等多种作业形式,让孩子们主动了解节气农事、气候特点等知识。“我们还开辟了劳动教育基地,让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劳动,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南小学校长谢同峰说。
“硬件”“软件”齐抓
多元“双减”护航成长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均衡,教学质量向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去年11月份,如城街道“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实地察看辖区内如城小学、老南小学、新民小学三所小学教室环境,利用学校现有空余教室和相关功能教室设置“学生午间休息室”,购置折叠床1696张,总投资36.5万元,实现辖区内所有小学生由“趴在课桌上午睡”变成“躺在床上午睡”的美好愿景。对照相关要求,如城街道还出资71.8万元为辖区三所小学的教室、功能室共安装空调116台,提高了学校课后服务的保障水平,赢得了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学校享受午休‘躺着睡’,教室里也都配备了空调……孩子们有了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我们这些家长更安心了。”家长冒先生为学校教学的变化点赞。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如城街道将继续咬定“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整治”这一既定目标,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举措,改善辖区内学校办学质量,为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作出贡献。□融媒体记者蔡易 通 讯 员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