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纸张泛黄的红色书籍,一张张记录历史的黑白照片,一幅幅颇具年代感的珍贵字画……搬经镇谢甸社区的一家小书店内,摆满了书画、报刊、徽章等红色藏品,看似不起眼的门面之下,蕴藏着深厚浓重的历史气息。这些,是年过半百的红色收藏家孙殿林花了20多年时间收集来的。
“这枚纪念卡片是‘1948年华野四纵队特务团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纪念卡片,原来收藏于陶勇将军的保健医生盛政权手中,上面有铜色油印,背面还印着《中国共产党简史》。”每件藏品的背景和历史,孙殿林都能娓娓道来。在孙殿林的介绍和引导下,这些藏品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时期发生的故事。
“我从小就喜欢看红色题材的书籍,每每读到那些革命故事,心中就倍感振奋,渐渐地就养成了收集的习惯。”孙殿林告诉记者,最初他也只是收集关于党史和地方史志的红色书籍,直到2015年,他加入了南通市红色文化收藏协会,才开始真正认识到红色收藏的重要意义。此后,每每与同伴外出看到有关的老物件,孙殿林就忍不住想要买下来。
这些年来,孙殿林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用于购买红色收藏,为了寻找藏品,他常年奔波在外,甚至有时候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也不觉得辛苦。在他的书店正中央,挂着一幅略有破损的毛笔字题词,这是孙殿林耗费2年时间才求得的“宝贝”。“这幅字是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红十四军军长何昆烈士的纪念碑题字的手稿,5年前我从朋友那里得知有这样一个东西,就下定决心求来好好收藏。”回忆起往事,孙殿林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幅字原来的主人起先也是不愿割爱的,我用了2年时间,数十次上门拜访,才求来了这份藏品。”
正是靠着这股韧劲,20多年的时间里,孙殿林共收藏红色藏品10万余件,不到90平米的小书店被塞得满满当当,而这些却也只是“冰山一角”。“实在是摆不下了,‘大部队’都在老家的宅子里收着呢!”孙殿林笑着说。不仅如此,在孙殿林的新家里,处处能看到红色藏品的影子,就连打开衣柜,入眼的也是堆叠如山的纸质藏品,对此,孙殿林的妻子又好气又心疼。“他现在经常到外面参加各种红色藏品展会,我就总叮嘱他给自己添置几件体面的衣服,他每次都是满嘴答应,但没过几天就又会捧着一摞旧报纸乐呵呵地往衣柜里塞,新衣服是一件没看到。”
在孙殿林的心里,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一段岁月,镌刻着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人们总说岁月无声,可我要说岁月有声,我能从老物件里听到战士冲锋的号角,听到党旗当空猎猎作响,听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铿锵有力。”孙殿林说,他想让这些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
“现在我的小书店也成了红色教育基地,经常会有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我很乐意给他们讲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孙殿林说,红色收藏是他一生追求的事业。(融媒体记者 周玲 刘伟 通讯员 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