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开和大力实施,特色养殖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鹌鹑养殖,以其投资灵活、产出较快、管理便利、市场广阔的特点,受到创业群体的青睐。在东陈镇凌云社区,原本做泥瓦匠的吴东华,转型走上了鹌鹑养殖之路,这一养就是6个年头。
5日,记者到达吴东华家的小院时,他跟妻子正在院子里忙着打油菜籽,院子一侧的3间瓦房,就是他家的鹌鹑养殖房。3间挑高的瓦房南北打通,开阔的区域有序归置着鹌鹑养殖笼。一只只小巧的鹌鹑,在笼内吃食、饮水,产下的鹌鹑蛋统一滚落到笼子外的蛋槽内……
“我今年53岁,随着年龄增长,外出打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方面身体吃不消,另一方面年龄大了工作也不好找。”吴东华告诉记者,当时想着年老了在农村生活需要有一份保障,他和妻子决心投资养殖业。考虑到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针对“养什么”这个问题,吴东华和妻子进行了反复思量。“鸡、鸭、猪、羊……农村里养这些的人太多了。我们就想另辟蹊径,养点乡亲们没有养过的。”吴东华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鹌鹑养殖的广阔前景,“有目标了,我们俩就到山东考察、学习,回家就盖起了这3间瓦房。”
虽然与其他养殖类相比,鹌鹑养殖看起来不算特别复杂,但是吴东华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从建养殖房、购买设备、到采购鹌鹑,总投资在27万元左右。”吴东华说,为了给鹌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建设养殖房的时候,他特意在屋顶加盖了保温板、安装了通风机,“这样可以保障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减少室内病菌的聚集。”
在吴东华和妻子的精心打理下,鹌鹑养殖场经营得有模有样。“虽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饲料价格波动比较大,但我们还是坚持使用专业品牌的饲料,确保鹌鹑蛋的品质。”吴东华说,做人要诚信为本,做生意更是如此,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要不得。在这份初心和坚守下,他积累了不少的长期客户。目前,吴东华与农贸市场、卤菜加工厂达成了长期合作,鹌鹑蛋已经有了固定的销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房内一共3万只鹌鹑,光是卖鹌鹑蛋,每个月的纯利润可以达到近2万元。”此外,为了响应生态养殖的号召,吴东华养殖鹌鹑时尽量做到无害化、资源化。“鹌鹑产下的粪便,有专人上门收购,这样既可以产生多笔收入,也不会污染环境。”
记者了解到,像吴东华这样的特色养殖户在凌云社区共有20多个,对凌云社区这个常住人口约3500人的纯农业村而言,居家养殖为农民就业、致富提供了新路径。凌云社区党总支书记贲娅男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结合国家生态养殖的相关要求,从宣传引导、技术帮扶、物质保障等方面,做好个体农户养殖的管理工作,引导传统养殖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生态养殖、生态富民。□融媒体记者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