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区镇快递 > 正文

如城街道:党建凝聚“新”合力,村企共结振兴果

“饮水当思源,花名堂能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养,作为企业,我们应该担当责任、履行义务,与社区一起共建美好家园。”江苏花名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飞说。

近年来,如城街道贺洋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绿色优先、狠抓产业、助力振兴”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村企共建联动新模式,以“党建+乡贤、基地、服务”为抓手,全面凝聚党建“新”合力,推动产业布局升级,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家乡“梧桐树” 常栖“金凤凰”

“以前不懂技术,只能到处打工,孩子没人管,现在在家乡也可以找到工作,还有老师给我们专业培训,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多了!”贺洋社区村民刘文元感慨道。喜人的变化源于家乡的好举措,为了提升农民的科技能力,贺洋社区与企业联合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传授农户们小微盆景培植技术,助推传统苗木种植向高端精品化转型,扩大苗木出售渠道,带动农户们持续增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家乡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我,能够以微薄之力回报桑梓,我感觉无比自豪。”刘小飞说,企业有着“人熟、地熟、技术熟”的优势,帮助社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建产业发展专业人才队伍,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产业要兴旺,人才是关键。要想驾好乡村建设这辆‘马车’,就得培养人才,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贺洋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保峰说,通过村企共建联动,农户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掌握了新技术,不仅企业多了些“新动力”,乡村振兴这辆“马车”也被拉动起来。

感恩“桑梓情” 擘画“新蓝图”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黄杨树,老话常说‘家有黄杨,世代栋梁’,找我们买黄杨准没错。新进直播间的宝宝们注意啦!这棵高50厘米的黄杨在今天的直播间福利价只需要198元哦。准备好了吗?来!3、2、1!上链接!”这段时间以来,“花名堂盆景园”直播间里忙得热火朝天。

“记得发展初期,公司因为资金不足、品种培育基地受限等问题,遇到了发展瓶颈。”花名堂财务总监朱筠筠说,困难当前,是社区党组织这盏“指路灯”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不仅免费提供线上直播场所,还引荐了网络平台开发专家,我们才得以建成6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作为培育基地,重点培育木本、盆景、网红类植物水培产品。”如今,花名堂水培产品年产量12万盆左右,年产值近2000万元。未来,村企将继续携手新建智能温室大棚,重点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数字化监控、实验室及加温制水等设备,力争建成全国首家无土栽培小微盆景出口培育基地,村企携手一起“走出去”。

画好“同心圆” 擦亮“新招牌”

在社区的帮助下,花名堂闯出了一片“天”;在花名堂的帮助下,社区不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村企结对共建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为了不断提升村企结对共建为民服务质效,在“组织联动、阵地联享、实事联办”模式引领下,花名堂以“花虽不语,自有名堂”为公司党组织的党建服务品牌,不断强化党建服务。

为了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花名堂党员网格驿站定期举办各类特色活动,为社区党群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新阵地;为了深入推动社区与企业间的合作,社区与企业以党建为依托勾画“同心圆”,企业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及时收集群众盆景栽培、线上销售等问题,梳理需求清单,举办专题参观培训会,为留守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通过不断深化“三联”模式,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切实问需于民、服务于民、致富于民。“村企党建工作的推进,让‘花虽不语,自有名堂’的品牌响亮了,我们乡村产业振兴‘新招牌’也被擦得更亮了!”张保峰高兴地说。□通 讯 员洪美婷  融媒体记者许周欣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