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大地的“四季之歌”,近日,为了不误农时、无缝衔接秋粮生产,我市东陈镇凌云社区水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
走进凌云社区的育秧基地,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将基质土和处理后的稻种加入育秧机中,经过铺土、撒种、覆土、搬运、下田等工序后,一个个成品秧盘,被整齐摆放到平整一新的秧田上,再人工覆上地膜后,等待新苗破土而出。
育秧基地负责人吴建华告诉记者:“一亩地差不多要用10斤种子,种子的出芽率在96%以上,目前15亩培育基地,基本可以满足1300亩田地的秧苗需求量。”这样的机械化流水线育秧,不仅解决了传统早稻浸种催芽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秧苗质量不佳等问题,还提高了机插比例,为粮食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下地的秧盘,在通水浇灌三四天后种子便可发芽,在田间生长18至25天便可进行移栽插秧。“我们社区的5个育秧基地,从5月14日到5月20日,全面开展育秧工作,保证机械化育秧、插秧在社区做到全覆盖。”东陈镇凌云社区党总支书记贲娅男介绍,今年,凌云社区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2800多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南粳505、南粳9108等品种。
社区在推广机械化育秧的同时,鼓励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积极承担集中育、供秧任务,推广代育、代插、代管等全包式或半包式服务,解决小农户育秧难、成本高等问题。“我现在有3台插秧机、2台机械育秧机,基地可以为种植大户提供育秧、插秧服务。今年最大的一户订单有800多亩。”吴建华说,一年的育秧收入大概在6万元左右,秧苗移栽后,自家育秧的田地也会栽上秧苗,做到育苗、种植两不误。□融媒体记者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