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外电报道 > 正文

如皋:守护母亲河 再现“美丽岸线”

处置江堤隐患1000余处,捡拾各类垃圾1.5吨,种植树苗3600多棵……在江苏如皋长江镇,长年活跃着一支由53名志愿者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滨江盟”护江志愿队。今年,他们获评如皋市爱心团队。

2021年3月,《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拥有48公里黄金长江岸线的长江镇,成为了南通和如皋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第一站,“滨江盟”护江志愿队的志愿者们深感到责任重大,他们用自己的坚守表达守护母亲河的决心。

巡江护堤,守护一份安定

“老朱,又巡江堤啊?到家里坐会吧?”2月24日早晨7点,长江镇长江社区的村民出门时,又碰到了巡江堤的志愿者朱庆友。“多少年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冷天热,这个时间点出门,准能在江边瞧见他。”

朱庆友今年76岁,是“滨江盟”护江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几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志愿者的队伍中。险情、垃圾倾倒、长江捕鱼等都是他每天关注的焦点。江堤边很多道路满是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抛石,他在上面一走就是3、4公里。“我们已经跑习惯了,巡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少数人在这里巡江,大部分人在家里就能够安心。”朱庆友说。

在老一辈人的影响下,江堤守护人已越来越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肩负历史使命,敬畏长江,守护长江,通过不间断的巡查,果断处置江堤隐患1000余处,捡拾各类垃圾1.5吨。

植树造林,构建绿色廊道

“这一片林子里的树都是我们种的,和刚种下去时相比,几年过去,这些树已经长高了很多。”袁香香是“滨江盟”护江志愿队的一员,平时只要有空,她都会到江边走走,看看那些小树苗,“几年后,这些树苗成了林,就是我们长江人的防护林。”

过去48公里的沿江岸线被31家小码头非法侵占,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些码头已经全部关停,腾退长江岸线803亩,复绿植绿850多亩,袁香香跟志愿者们一起,在这里种下了3600多棵树苗。幼苗尚小,她担心人为毁绿,每天都会去数一数,看一看,只要发现有人为毁绿的苗头,她就会第一时间上前制止,并耐心劝说,渐渐地,村民们被他的执着打动了,主动帮他植绿,先前栽种的树苗的存活率也达到了90%。

在长江镇,像袁香香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从最初十几个人到如今五十多人的团队,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护好长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守护长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保护我们的母亲河。”“90后”志愿者王亮亮坚定地说。

各展其才,用心点亮长江

“滨江盟”护江志愿队的前身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护江小队,2019年12月,沪江小队被正式授旗成立了“滨江盟”,由社区工作人员、江边村民、环保志愿者等多个群体组成。在这里,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建设美丽和谐的长江镇而共同努力着。

薛冯也是“滨江盟”护江志愿队中的一员,爱好摄影的他,一台相机就是他的战斗武器。在长江水域施行全面禁捕的长江保卫战中,他拍摄的照片作为证据,震慑了一大批偷捕垂钓者。农忙时节,有村民把秸秆抛入江里,给长江水体环境造成了污染,薛冯就蹲守江边,拍下了一组组“惊心动魄”的照片,并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村民们看了照片不仅心服口服,还帮助他一起宣传。如今,长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变清了,岸变绿了,薛冯手里的相机又派上了另一个用场,那就是记录下长江的变化,长江的美。“有时候翻看以前的照片,再对比现在的长江,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工作是值得的,有意义的。”薛冯骄傲地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现今的长江江畔,一棵棵树苗傲然挺立,一片片江水鱼跃蛙鸣。“我们以‘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为组织宗旨,通过志愿队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倡导护江、爱江的理念。”“滨江盟”护江志愿队副队长陈凯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到美丽迷人的江边走走,他也诚挚地邀请大家加入他们,成为守绿护江的一员。(吴环宇 崔旭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