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部门动态 > 正文

我市首年禁燃禁放工作成效显著

筑牢“双禁”防护墙 无烟“年味”更清新

我市首年禁燃禁放工作成效显著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随着元宵节的结束,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也正式告一段落。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刚刚过去的春节,我市空气质量总体表现不错,市民收获了“春节蓝”。这“春节蓝”的背后离不开市民主动减少燃放烟花爆竹、斗香的自觉行动,也离不开为守护洁净空气而坚守岗位的“先锋强将”。

部门联动

绷紧“双禁”高压线

今年,我市调整了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明确禁放区域内全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各相关部门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精准施策,全面推动烟花爆竹禁限放、斗香禁烧工作落到了实处。

“我们联合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各职能部门,将禁放区内的3个街道29个社区细化为127个网格283个重点点位,这样更利于我们开展日常管控工作。”市公安局治安大队行业中队指导员卢鹏程告诉记者,这个春节,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共制止燃放烟花爆竹行为360余起,清理斗香7500余个;查处非法储存烟花爆竹3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案件7起,制售燃香产品案件18起,收缴烟花爆竹450箱。

“往年正月初五,只要出门,空气中便弥漫着呛人的烟味,今年好,空气十分清新,客人从店门口经过的时候也不需要再捂着鼻子了。”这个春节,新风华园酒店的负责人赵二小没有去购买斗香。不光如此,他还呼吁更多的人加入禁燃禁烧行列,守护蓝天白云。

同向发力

构建“双禁”防火墙

为确保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绿色环保的新春佳节,一大批“空气守卫者”放弃与家人的团圆,投入到工作中。

“除夕那天,我们从下午四点多就从家里出来了,到自己的辖区值守,我被分到集贤里附近,那里有很多小巷子,我就在小巷子里转,直到凌晨两点多才回家。”如城街道孔庙社区志愿者范国庆说,除夕的夜晚虽然很冷,但是她的心却是暖的,因为那个晚上她没有听到一点儿鞭炮声,“说明我们前期的宣传工作起到了作用,老百姓还是很支持我们工作的。”

据了解,今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四、正月初五4个重要时间节点,我市公安、生态环境、城管等执法部门以及78个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的增援人员,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及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一同放弃团圆、放弃休息,深入网格开展禁放禁烧工作,累计投入管控力量11000余人次。

真抓实干

打赢“双禁”保卫战

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都被市文明办制作的一张张“禁燃禁放”宣传海报刷屏了,圈里的朋友也纷纷留言,表示会坚决响应号召,破除陈规陋习。“做好‘双禁’工作意义重大,过好文明如皋年也是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应有之义。”市文明办工作人员陈飞说,他们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微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烟花爆竹禁放包括孔明灯禁燃放的宣传,力求让绿色文明过节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今年,在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市“双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燃烧烟花爆竹或斗香引起交通工具火灾的警情为0起,同比去年春节期间下降100%。”市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主任何兵介绍道。

“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没有刺鼻呛喉的硝烟味,天也更蓝了,空气也更清新了,这年过得舒心。”家住如城街道孔庙社区的居民王雪春说,她和家人更喜欢没有鞭炮声的春节。

春节“双禁”工作是如皋人传承弘扬如皋治沙精神的一次考验,是破除陋习的一次“战役”,也是营造新风尚的一次蜕变。现在,年节虽过,但环保常在,以春节为起点,这场“环境保卫战”还将继续。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从源头抓起,规范各个环节,让生活变得更安全,环境变得更清新。□融媒体记者吴环宇  实 习 生尹谭皓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