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父母的教导在14岁小女孩赵思如的心里播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这些美好的品格伴随她一起向善向上,让她的成长之路散发着公益的芬芳。
13日,记者来到如皋市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见到了赵思如。这个14岁的小姑娘看起来文静内敛,浑身散发着书卷气。谈到这些年来参加的公益活动,赵思如立马打开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赵思如的公益之路,源于2019年3月,她参加的如皋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活动。“当时,爸爸妈妈看到这个活动在招募志愿者,就问我想不想试试,我一看,那天正好是休息日,就答应了。”赵思如说,在那次活动中,她负责给途中的运动员递水,足足在服务台旁站了3个小时,但她却丝毫不觉得累,“看着运动员们脸上滚落的汗珠,听着他们口中道出的感谢,我觉得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次的经历让赵思如十分难忘,也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人的决心。2019年10月,她在爸爸的影响下加入了“宝贝回家”公益组织,与爸爸一起帮助石庄镇单某某寻找到失散45年的亲人。
1975年1月,单某某的生父周某,因家庭条件不好,将刚出生三个多月的单某某送给了当时在上海工作的一名单姓军官。五年后,单姓军官转业回如,此后,两家之间再无联系。又过了许多年,为了寻找单某某,周某的另外两个儿子曾几次到如查询,均没有得到有效信息,直到2019年10月,在赵思如父女以及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与亲人分离了四十余年的单某某,才和亲生父母及胞兄相认。
“我跟她讲了这个故事后,她每天都追在我后面,问事情的进展。”回忆起当时的经过,赵思如的爸爸赵巍说,女儿对这件事情特别上心,他也在女儿的感染下,跑了6个部门进行咨询、核实、验证,最终确认了双方身份。“我是在父母的陪伴下长大的,我知道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父母,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团圆。”赵思如说,她听到单某某一家相认的消息时,高兴得蹦了起来。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赵思如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她总是要求自己“多为他人着想一点”。节假日期间,她主动帮助社区的清洁工阿姨打扫楼道;在孤寡老人的家里,她热情地帮老人擦窗扫地;在福利院,她欢快地给老人们唱起了歌。疫情期间,她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800只口罩,捐给湖北省天门市卢市镇卫生院,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此之外,她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在多个学科中获得好成绩。她在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阶段性成果评选暨“徐维静德育基金”活动中获评“大成微课程之星”;在全国第十六届“经略资源”杯主题绘画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如皋市首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英语大赛中获小学组优秀奖。此外,赵思如还被评为如皋市第十届“美德少年”、南通市第三届“新时代好少年”。□融媒体记者吴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