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初心路 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之二
中共如皋县独立支部: 第一缕红色光芒照亮雉水
随着如皋第一位共产党员吴亚鲁组建“平民社”,播撒下革命火种,越来越多的如皋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陆景槐便是其中之一。1926年2月,陆景槐受中共江浙区委之命,回家乡发展党组织,他以小学校长的身份作为掩护,在如皋西乡开展革命活动。同年9月,经上级批准,如皋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如皋县独立支部在鄂家埭小学正式成立,直属中共江浙区委领导,陆景槐任支部书记。
在江安镇鄂埭村党总支书记陈明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中共如皋县独立支部遗址纪念碑前,共同追忆那段艰难而又光荣的奋斗岁月。“1990年,陆景槐老先生到我们鄂埭村实地选址,确立了这块碑的位置。1992年,如皋市委、市政府以及党史办共同修建了这块纪念碑。”陈明锦介绍说,1925年,陆景槐从如皋师范毕业后,赴上海继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受组织任命回到如皋,在鄂家埭小学以校长身份作掩护,举办平民夜校,设立流动书摊,宣传革命道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苦难的人民开启了伟大事业。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又对这边重新出新,来来往往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墙重温那段历史。”中共如皋县独立支部的建立,点燃了如皋革命的灯塔,雉水大地的革命星火从这里燎原,一批批如皋儿女前赴后继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从此,如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封建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这一带,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觉醒的农民纷纷加入共产党。中共如皋县独立支部诞生之后,又成立了农民协会,一直服务于穷苦大众。原来我们鄂埭村是高沙土地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削平高沙土的运动,才有了现在眼前这些连片的良田。”走在平坦宽阔的四好农村路上,看着辛勤耕作的农民,陈明锦感慨万千。“有句老话是这么形容的,‘靖江人会办厂,如皋人会挑港’,就是说我们这边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生活条件不好。你看,现在一片繁忙的景象,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钱袋子越来越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如今,鄂家埭小学原址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农田,庄严的纪念碑静静伫立。现今江安镇已拥有“国家级卫生镇”“江苏省水美乡镇”等众多美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处处盛开着幸福之花。新时期革命老区的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以奋勇向前的姿态,为新农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融媒体记者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