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水利工作围绕“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的总要求,聚焦水利领域薄弱环节,以提质升级为核心,着力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聚焦水工程建设
提标升级水利基建项目
我市抢抓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良好机遇,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农水工程。实施完成县级河道4条,疏浚乡级河道64条,疏浚村级河道1765条。加大重点农水工程项目投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万亩,完成水价改革100.74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7万亩。工程实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聚焦水灾害防御
全面筑牢安全防御底线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工程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巩固和建设沿江防洪工程,确保防洪工程安全,不断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先后实施了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如皋段、长江堤顶道路维修等项目,新建了新跃涵洞、江边涵洞及同安泵站3座强排站,总投资约4.6亿元,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沿江水系,巩固了堤防,同时提升了防洪排涝、引水、通航的能力,综合效益显著。
聚焦水资源保障
助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我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被省水利厅、省发改委授予“江苏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称号,并获得“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同时,我市以节水载体建设为重点,成功创建省级节水示范项目4项、省级节水型灌区1个、省级节水型学校2个。
2020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南通第一,全省第六。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全市水利工程的灌、排、蓄能力,实现了“大雨不涝,大旱有水,大灾之年大丰收”目标。同时针对不同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对其进行完善提高,开展“水美乡村”创建活动。
接下来,市水务局将进一步聚焦水利领域薄弱环节,以提质升级为核心,着力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融媒体记者朱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