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部门动态 > 正文

新时代如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综述

构建“33模式”聚力服务大局 为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发挥主力军作用

新时代如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综述

如皋“产改”进行时

2020年,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南通市产改办的精心指导下,聚焦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提质、技能提升、保障提效”,坚持从现实中找问题、从实践中找答案、从创新中找突破,选准项目做精做实,汇聚合力共建共享,力求让广大职工通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增添幸福感、获得感,凝聚起建功立业的磅礴力量,为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发挥主力军作用。市产改办在南通部署会上作书面交流,试点企业南通六建、双钱轮胎等特色做法在南通推进会作大会交流。《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如皋“双进”宣讲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让疫情防控一线职工享受“娘家”温暖》等相关工作被“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工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省总工会机关党委副书记蔡松虎来如专题调研产改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坚守政治站位,确保改革有力有序

市领导调研指导产改工作

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作为推进产改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产改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

强化领导,筑牢改革“承重墙”

市领导专题调研产改工作

将产改纳入市委和党建工作要点。市级层面组建由市委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工商联、总工会等1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产改联席会议。市领导亲自关心和指导产改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了省和南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关会议精神,听取了我市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会议就产改明确了要求,强调必须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聚焦改革重点精准发力,加强督查督办推动落实,努力形成一批示范性、标志性改革成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缪爱诚到市产改办进行专题调研,先后2次召集产改联席会议、部署推进工作。

党建引领,树立改革“风向标”

“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党建与企业发展双强共赢

扎实推进“三创争两提升”

切实加强党对产改工作的领导,让党建堡垒牢牢矗立在产改一线,形成了“党建带工建、工建助产改”的良好态势,有力保证了产改工作的正确方向。市委组织部抓实“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实施“织网强基”行动,职工50人以上非公企业有党员的比例达100%。在规模企业中大力推广“统合工作法”;在建筑行业推广“指挥部+项目部+党支部”“三部合一”模式;开创花木盆景产业“一领双融三带”党建工作模式;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制定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项目清单,培养选派“两新”组织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入驻非公企业,全市累计选派专兼职“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员213名,其中专职23名,兑现“333”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保障经费290万元;扎实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南通六建被评为省级示范单位。联合实施“党建带群建,群团连心建”行动,落实“四共八带”工作要求,广泛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比武、技能培训、科技创新等季度活动。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和劳模党支部“薪火工程”建设,把劳模的示范作用与党员的先锋作用有机结合,供电公司丁雪峰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统筹推进,开启改革“新引擎”

召开产改联席会议

出台实施方案、试点方案等

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要求。2020年5月,出台了《新时代如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4个方面15个具体改革举措。7-8月,市产改办联合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入14个镇(区、街道)和26家企业,到无锡等先进地区开展产改专题调研、座谈、学习。9月,印发了《如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如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工作任务》,选取2个园区(镇)、1个行业、6家企业(江苏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白蒲镇、建筑行业、双钱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南通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南通创源电化学有限公司、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顺帆家庭用品(南通)有限公司)进行全面和项目试点,分解明确了53项试点工作任务。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结合实际先后出台13项配套政策文件。

服务中心大局,推动改革落地落细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改革任务,对我市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具有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市总工会坚持以实绩论成效,开展“三大行动”,以“赶考”心态和“奔跑”姿态强化改革任务落实。

实施思想提质行动,在凝聚力量建功立业中主动作为

将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推动新思想内化为产业工人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产业工人的自觉行动。市委宣传部把产改纳入宣传工作要点,在《如皋日报》开设“产改进行时”专栏,在如皋电视台每月摄制并播出一期“劳模风采”专题片,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产改、投身产改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企业,“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等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宣讲、印制画页、知识竞赛、微信答题等多种形式,激发产业工人向党情怀。首开“如皋工匠”评选,评选出张斌等10位首届“如皋工匠”,举行表彰大会,邀请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葛玉琴,我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出席大会并为他们颁奖,引领产业工人争当先锋。创新组织“爸妈来看我工作·我带爸妈看如皋”文明实践活动,邀请优秀职工父母共享劳动成果、感受家乡变化,引导产业工人敬业精业。该活动荣获全总职工视频宣传最佳创意奖,“中国梦·劳动美”第六届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银奖。成立市级职工书画爱好者联合会、镇级分会,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职工书画比赛”,成功举办颁奖典礼、专家授课、赠书仪式,组织会员走进60多家企业,为近万名职工送春联、送祝福。引领产业工人张扬个性、舒心生活。

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

推进劳模“薪火工程”

开展“爸妈来看我工作·我带爸妈看如皋”活动

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职工书画展系列活动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中积极实践

“圆梦行动”第一批万达班毕业学员共同祝福祖国

花卉园艺师(盆景)技能竞赛现场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集中签约仪式

科技镇长团企业一线推进产学研合作

将健全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发展体系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围绕我市“5+2”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效益型”“智力型”产业工人队伍,每年开展劳动技能竞赛项目50多个,参赛职工超2万人次。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第一批万达班30名学员已顺利毕业,第二批本科班40人、大专班16人成功入学。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强化校企合作“十个融合”,建立了“双任双进、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目前,我市有2个南通市级职教集团、8个如皋市级职教集团,两所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0个,每年培养技能人才3000多人。

先后开展“政企校合作、产教研融合”企业家进校园、校企洽谈、“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集中签约等活动,与合作高校、企业签订了“3+3”贯通培养项目、现代学徒制合作项目、校企战略合作项目40多个,新型学徒制开班6个共计264人,与我市31家重点企业共开设订单班13个,5个校企协同育人项目通过南通市级验收。市人社局及时调整、整合各类技能培训政策,牵头出台《关于如皋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配套文件,构建起覆盖范围广、扶持力度大、享受标准高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主动对接企业、学校,鼓励其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第三方评价认定机构,与8家职业培训学校(机构)签订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全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取证10584人,新增高级工732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22人,组织产业工人职称评比6000余人。成功申报“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1个、南通市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市科技局务实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打造企业研发平台和“双创”培育载体,落实“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评比,着力将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纳入“大科技”工作体制,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1家,在苏中苏北县级市中位居前列。牵头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为科创型企业送上“十重厚礼”;2020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8项,形成合同金额4170万元,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江苏省指导性计划立项。

实施保障提效行动,在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中贡献力量

将维护和发展产业工人权益作为改革的关键举措,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产改的各个环节,做到职工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把产业工人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纳入政府安全生产体系。定期召开工会、应急、卫健三方会议,持续发挥如皋工会劳动保护教育馆作用,组织“万名职工安康行”活动,累计进馆参观学习已达4万人次。开展“夺取双胜利、苏工在行动”“劳动保护双月”、各级劳动保护示范创建等活动,组队代表南通参加省第一届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竞赛获三等奖。把困难职工帮扶解困纳入政府帮扶体系。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组织新一轮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与11户特困职工家庭结对帮扶活动,为25户困难职工家庭学子打卡发放助学金,开展了特困职工家庭高中以上学子励志教育素质拓展。开展首批130余名“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创新开展“关爱女职工健康快车进企业”,出资为女职工免费进行体检和“两癌”筛查。把和谐劳动关系纳入政府大调解体系。在法院、仲裁院设立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站,选派律师值班接待,镇级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站”,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劳调会,形成“提前介入法、多方联动法、案结事了法、宏观处理法、代为支付法、标本兼治法”等“调解六法”。市总工会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维护职工、服务职工的工作中去,致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南通市工资集体协商、南通工会法律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各部门主动为“夺取双胜利”保驾护航。市人社局通过“政策找企”,联动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稳定产业工人就业形势,拨付2079家企业稳岗返还补贴资金1300万元,395家外贸企业稳定就业专项奖补890万元,14家服务业企业应急稳岗返还183万元,有力保证了疫情期间产业工人基本待遇不减,复工复产产业工人待遇恢复提升。市教育局先后组织1400多名中专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既为企业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见习锻炼机会,提高了实操技能水平。市科技局开展“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活动,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授信总金额近1.3亿元。市总工会先后向卫健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环卫处、人民医院送去慰问信和慰问金59.3万元,走访慰问了我市出征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家属,送上每人3000元和每户2000元的慰问金(累计64.8万元)。市总工会副主席章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事迹被学习强国、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南通化工行业班组长培训在如举办

如皋工会劳动保护教育馆作用持续发挥

困难学子走进军营 开展“励志教育”

开展“遵法守法 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汇聚联动合力,力促改革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我们紧扣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健全“三项机制”,精准发力打造“如皋产改模式”。

紧扣目标导向,健全三责协同机制

到企业联合开展调研

一线指导试点企业

始终坚持党政、企业和全社会携手努力、齐抓共管,工作落实一盘棋、同发力,构建“党委主体责任、工会协调责任、部门分工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站在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积极推进产改工作“八个纳入”,统筹谋篇布局,建强组织架构。工会组织作为牵头部门,切实履行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建立定期报告、工作例会、联合调研、检查督导等推进机制,加强联络沟通和协调服务,在激发改革活力中发挥应有作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优势,项目化推进改革任务,画好路线图、定好时刻表,同频共振、同向努力,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了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的产改工作闭环链条。

紧扣问题导向,完善职工成长机制

如皋工匠牵手小工匠传承匠心

通皋大道百日会战暨劳动技能竞赛颁奖盛典

一线职工创新奖励

突破各种“天花板”“独木桥”“玻璃门”问题,着力建立产业工人地位提升、职业发展、待遇提高相关机制,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的“立交桥”。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优化“雉水英才”计划,今年新增产业人才32名。逐年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发展党员、参政议政比例,今年“两新”组织发展党员190名,占全市党员发展计划的37.3%,党代表、人大代表中产业工人分别占比20%、5.51%。通过工匠、劳模、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技术能手、技能大师认定,加大优秀产业工人事迹宣传报道等,让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社会知晓的“名人”、被人称道的“能人”和让人羡慕的“红人”,增强产业工人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有效兑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职称层级等方面的政策,加快构建职业技能多元化和评价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评价,推广“双通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通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技术与管理岗位间的发展通道。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业绩贡献、创新成果挂钩的方式,加大对技能人才参与竞赛、创新创效的物质奖励力度,让产业工人在提高技能、提升素质、推动创新中有所收获、增强信心、看到希望。万达轴承制订《关于技术创新、QC成果、管理创新成果申报及考核奖励办法》,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优秀产业工人。吴窑镇开展数控机床比武,远业液压的裴小卫荣获第一名,企业老总对其进行重奖,每月工资从6000多元增加到10000多元,一度成为全镇职工热议的话题。

紧扣结果导向,建立典型培育机制

持续推动政策资源向试点集聚、在试点落地,形成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提质扩面工作机制。形成了九鼎新材“劳模创新引领”、海螺水泥“党工共建幸福企业”、双钱轮胎人才培育“3+4”模式、南通六建“双师型”人才培养机制、力威机械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创源电化学“师徒共享”、汤臣汽配“知识产权创新激励”、顺帆用品打造“平安企业”等一批特色做法和鲜活经验。典型培育企业南通斯密特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有限公司,产改试点企业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固化试点成果,开展“培育典型示范引”活动,各镇选取1-2家产改试点培育企业,明确了企业创建“七项任务”,每季度到企业现场召开观摩推进会,放大了试点效应,提高了改革效益,为下一步产改提质扩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江苏九鼎集团顾清波劳模创新工作室

南通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工共建幸福企业”

“典型培育示范引”季度例会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讲话精神,以及在南通考察时的指示要求,围绕省、南通产改工作部署,进一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增强定力、保持韧劲,确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邓天伟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