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残疾人之家”打造温馨家园

通过以“劳”代“疗”、边“劳”边“疗”的助残模式,残疾人既可以获得报酬,又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残疾人之家”打造温馨家园

“我现在可以依靠双手养活自己了。”每天早上八点半,残疾人于美兰会准时来到吴窑镇“润馨残疾人之家”打卡上班。

“残疾人之家”建设是省、市政府确立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一直以来,我市依托各镇(区、街道)、村(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以日间照料和辅助性就业为重点,着力建设集托养、康复、就业、培训、文体娱乐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化、常态化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我市现已建成“残疾人之家”近30家,共吸纳了1000多名像于美兰这样的工人,他们都带有三级或四级残疾,在“残疾人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给服装剪线头、手工包装佛香,过得简单而充实。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寄托,心情自然也跟着好了起来。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润馨残疾人之家”位于吴窑镇长庄兽医站隔壁,交通方便,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有康复室、阅览室、休息室、餐厅、工作室等。同时凭借先进康复设备,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残疾人之家”现有肢体、智力、精神三类残障人士共38名,他们每天都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比如手工活、下象棋、趣味活动等,真正是“劳逸结合,休闲舒心”。

新时期如何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残疾人之家”通过走访并与爱心企业洽谈,最终决定与服装企业、工艺品厂合作,把“残疾人之家”作为这些公司的外挂车间,相当于残疾人的庇护工厂,企业与残疾人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每月发放劳动报酬。

“残疾人之家”与爱心企业合作,引进了简单易学、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较小且安全可靠的包装加工项目,他们在这里做些简单的手工活,实现个人价值。”在这里,残疾人除了可以免费得到日常护理之外,还可以上班拿工资。这种“工疗+”的助残模式,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看到了新的希望。残疾人陈建的父母年岁已高,听说儿子到“残疾人之家”上班,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现在儿子有人照料、看护,还能“上班”拿补贴,对于他们家来说已经是十足的好事了。

在“润馨残疾人之家”上班的基本是本镇的残疾人,从事的工作也是简单的手工操作,而且在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很多“亲人”,教他们知识、同他们锻炼、与他们活动。“在这里很开心,比家里还好,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患有轻度精神残疾的纪晓湖笑嘻嘻地说。

“这里让我们找到了自信”

“笑”,似乎成了“残疾人之家”里的残疾人脸上最多的表情,这都是因为来到这里后,他们获得了崭新的生活。30岁的郝传平,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父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由于种种原因,郝传平几乎整天在外闲逛。来到“残疾人之家”后,每天有护理人员帮他照料起居,看起来也干净整洁了许多。

不过,“残疾人之家”要想长期运营,还有很多坎儿要过。“建成容易,给他们找活儿难啊,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搬经镇“护爱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朱群林感慨,辅助性就业找的活儿得难度小、安全性高、不能太辛苦、不能急着要货,这样的活儿可不好找。

在“残疾人之家”,记者看到,残疾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剪线头、包装佛香等工作。“我们这个特殊人群里,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让大家找到了自信,也找回了生活的尊严。”朱群林说,除了已经落实的项目,还将拓展经营项目,让有能力、有技术的残疾员工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如皋市丰畔制衣厂老板朱正华说,刚开始他并不抱希望,就怕残疾人做事慢,学不会,但这一观念如今已被扭转。厂里技术人员从剪线头的活儿开始教残疾人,熟能生巧,质量和效率提高许多,到后来残疾人连“翻袖套”之类有点难度的活儿也能完成。

朱正华现在每天都到“残疾人之家”来送原材料,拿成品。“残疾人容易自卑,不少人的生活状况也不好。我们要帮助他们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找回自尊,也才能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朱正华如是说。

“这里令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走进长江镇“阅江残疾人之家”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活动室里,有残疾人在看书,有残疾人在锻炼,还有残疾人在认真地做着手工,处处散发着“家”的气息。一位残疾人告诉记者,“残疾人之家”设有图书室、康复室、日间照料室等,为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

在康复室内,记者看到,辅助步行训练器、前臂与腕关节运动器、滑轮吊环训练器等各种器材摆满了康复室,几名残疾人正认真地进行着康复训练。“这些都是适合我们残疾人的专业化器材,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康复大有好处。自从有了这个‘家’,我们的心情都特别好,生活也更有盼头了。”见记者采访,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围到记者身边说起来。

“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把本镇的部分残疾人都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合残疾人劳作的手工活,让他们在康复的同时还能创收,受到了很多残疾人的欢迎。”“阅江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石志兵告诉记者,目前,已有40余名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除此之外,我们采取‘工疗+’模式,丰富残疾人生活,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据石志兵介绍,一方面,“工疗”即通过轻便简单的手工劳动,提高残疾人的手工技能;“娱疗”即采用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残疾人参加简单的集体劳动,不仅达到安定情绪、缓解症状、改善生活状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残疾人的长期妥善安置。

“在这里,残疾人的生活将变得更有尊严,也更有价值。”石志兵表示。

【编后语】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

实践表明,残疾人具有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尊重残疾人的价值、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是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显然,“残疾人之家”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关爱,体现了政策惠残的责任与温度。我们也希望,“残疾人之家”坚持一切从残疾人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为己任,打造一个平等、和谐、安心、放心的美好家园,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融媒体记者王俊 佘俐 李龙 通讯员张鹏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邓天伟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