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英年早逝,丢下了我们三个孩子,由父亲一人带领,父亲既当爹又当娘,成天忙得焦头烂额。后来父亲到如皋来工作,我们也跟着来到如城,认识了邻家阿姨吴润英。吴阿姨是地地道道的如皋人,她为人随和、善良,长得也清秀,人见人夸。据说吴阿姨出身名门,祖辈是如皋大户人家,后来由于家庭破落了,大小姐成了普通老百姓。因前夫过世较早,吴阿姨带着年仅七岁的女儿过着艰难的日子,孤儿寡母,又无工作,生活十分拮据。善良之心,驱使吴阿姨常会主动上门为我家做些杂事,帮助我们洗衣做饭,洗涮锅碗,解决了我家没有家庭主妇的难题。父亲给她劳务费,以作补偿,但吴阿姨说什么也不肯拿,她说:“大哥,看你一个男人家带那么多孩子真不易,帮你们做点小事,也是应该的,哪会要你的钱呢?”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无奈之下,吴阿姨才难得收下一次。
日久见人心,加上同情心所致,父亲慢慢地看上了吴阿姨,吴阿姨也对我父亲产生了好感,在友人的凑合下,他们双方自愿,喜结连理,组建了新家庭。当时如皋有些极少数的人是瞧不起外地人的,曾叫吴阿姨别嫁“外地郎”。吴阿姨说:“什么外地本地人的,都是中国人,还不都一样?“
按理说,自从父亲和吴阿姨成婚后,我们应该改口称她妈的,父亲也多次叫我们改口,因为长期习惯,总觉得改口很别扭,我们三兄弟都是“牛脾气”,打死也不肯改口。一天,父亲再次要我们叫吴阿姨妈妈,看到我们仍不愿意,他就咆哮起来:“你们这些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叫声妈有啥?而你们‘犟种’就是不肯叫,像话吗?你们再不叫,就统统给我滚!”我们愣了半天,憋了好一会,叫出的仍然是“吴阿姨”。我爸气坏了,拿起一旁的扫帚就要往我们屁股打来。一旁的吴阿姨眼疾手快,连忙从我父亲手里把扫帚夺下,一面对我父亲说:“到底还是个孩子,你可别把他们吓坏了,叫什么都一样,这有什么好计较的呢?叫阿姨好,也很亲切!”就这样,一场风波被继母平息了。
自从成了新家,父亲成天欢天喜地,工作起来似乎比以前更来劲。而我们把继母仍称吴阿姨,也许时间长了,父亲也不再逼我们叫妈了,家庭中风平浪静,小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善良的吴阿姨对我们这些孩子特好,对待我们亲如爱子,买啥好吃的东西,都与她女儿同样平分,每人一份,一个不少。有次吴阿姨从街上买回一包香脆饼,分给我们吃。我们这些孩子每人两块,也不知怎么回事,回到家里一数,却少了一块。这如何是好?后来吴阿姨想出个办法,我们三兄弟每人两块,她女儿一块。小妹不高兴,觉得自己被欺负了,竟哭出声来。吴阿姨看到女儿在“作”,就要打她,一面说:“哥哥是大人,肚子大吃得多;你人小肚子小,吃一块足够,何必与哥哥计较?”
小妹仍旧在哭,而且越哭越凶。这可把吴阿姨气坏了,对着女儿骂道:“哭哭哭,哭个鬼呀!再哭下去,我的皮带是不饶人的!”说后她拿着我爸用的皮带,就要往小妹身上抽去。我大哥见了,马上走上前去,抓住吴阿姨手中的皮带,说:“吴阿姨,小妹人小,您别吓唬她,我人大,少吃块香脆饼不要紧的,我一块就够了,还有一块就给小妹吃吧!”大哥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一块香脆饼递给小妹,吴阿姨即刻挡住大哥的手,说:“让她去,小孩子不能惯,越惯越调皮,她想哭就让她哭吧!”小妹到底是个孩子,看妈如此坚持,她吓坏了,哭了一阵,就擦了擦眼泪,再也不哭了,拿起桌上那块香脆饼就往外面跑。
自从有了吴阿姨,我们全家过得其乐融融,她也成了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妈妈,再叫她吴阿姨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那天我们三兄弟商量好,一起来到吴阿姨面前,齐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妈妈,您好!”
继母感动极了,她把我们一个个搂在怀里,高兴地说:“你们真是好孩子,妈爱你们!”继母流泪了,这是激动的泪水,欢乐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