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段国圣先生,一种检察官特有的肃立感总能让人为之一颤。然而,只要与这位面似严肃的“检察官”谈起“读书”的话题,段国圣先生便会瞬间喜露眉宇,没有寒暄,没有过场,直奔主题畅谈开去,说得眉飞色舞,说得豪气冲天。
段国圣先生坦言,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处文革高潮阶段,阅读资源极为有限,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他来说就便已算得上是至宝,书中矛盾的人物内心,跌宕的故事情节带给段国圣无尽的遐想与快乐。苦难的童年,匮乏的资源,为了读书,段国圣剑走偏锋,鬼使神差之下他竟潜入当时的如皋文化宫“盗书”。段国圣回忆说,正与小伙伴捉迷藏的他无意中躲入了当时文化宫的小阁楼,当他从黑暗中慢慢睁开双眼时,他惊愕地发现,整个屋子里竟然堆满了书,惊奇之下他就不客气地“借”了三本。至今段国圣先生仍清楚地记得这三本书的名字《新英雄儿女传》、《六十年的变迁》和《前驱》。种种原因之下,这三本书中《六十年的变迁》一册不幸遗失,但段国圣与这本书的情缘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多年后的一天,段国圣发现在他车棚的桌子上竟赫然放着一本《六十年的变迁》,此书是何人所放,为何而放,至今无人得晓,而爱书失而复得的喜悦却伴着段国圣度过数十载韶华。
金庸曾在《神雕侠侣》中对“侠”这个字进行了这样的阐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联想段国圣先生幼年曾“借”得的那三本书,笔者臆断也许正是这三册至宝成就了如今这位手持天平为民、剑斩奸佞为国的人民检察官,他是侠者,一位从书中走来的侠者。
段国圣说,是好书他就都读,他尤爱读文史,读史以明智,可以增加他的兴趣和知识点,能让他思考问题并研究,心情随之开朗,对周遭世界的价值观点也同时得到变化和提升。笔者明白,文史中千年积淀的肝胆忠义与浩然正气正是这位“执剑侠者'的精神源泉。谈话之中,段国圣为广大的读书爱好者推荐了这样一本书——《万历十五年》,段国圣再次强调说人需要读史以明鉴。
手抚着《万历十五年》,段国圣的话匣子又一次迸发开来,海瑞的清廉、戚继光的义勇、李贽的沉思等等在段国圣的口中如数家珍。由书中的人物又引伸出无数的历史故事,段国圣谈吐间,笔者好似看到万历天朝的雄师正横扫高丽三千里,波涛之上,山峦之巅,荡倭平乱,扭转乾坤,杀得丰臣秀吉人仰马翻。说罢,段先生抿一口香茗,目似微闭,嘴角不时微微上扬,快哉。笔者此时才欣然领会,什么才叫做读书的快乐,书中的一切早在这位侠者的脑中无数次推演,成了他的“玩物”与“积淀”。
人类用书籍将自己的智慧升华成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并予以传承。书中有人的道理,物的道理,事的道理,也有时间的道理,这些道理在段国圣先生漫长的读书阅历中与故土、乡情、精诚、正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铸就了他的侠气。打开一册书,读它、懂它、用它,它能成就你的,也许远远不止一册书而已……□记者季健 朱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