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总人数已占南通市的五分之一。为何我市的军转干部如此青睐自主择业这一新的转业安置方式?原因在于市军转办善于全面贯彻军转安置政策,处处为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着想,倾力为他们构建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早在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政策出台之初,我市的军转干部几乎100%选择政府安置,自主择业 “无人问津”。市人事局军转部门的同志认真反思后感到,影响军转干部走自主择业之路的原因在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军转干部未能全面理解和掌握自主择业的有关政策;服务管理不到位,关心和支持自主择业人员的力度还不够。为此,他们拓展工作职能,协调组织、人事、宣传、人武、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搭建起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印发了宣传手册,广泛介绍自主择业政策;设立了军转安置接待咨询服务点,认真搞好登记,全面掌握军转干部的基本情况;召开了座谈会、交心会,引导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树立信心,解除心理障碍;建立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个人档案,确保服务准确、到位;举办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专场人才招聘会和新办个体民营经济专场办公会,填写《求职信息推荐表》,力求寻找较对口、前景好的创业渠道。同时,深刻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尽量把文件中关于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政策规定用足、用好,努力放低门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管理体系,及时发放退役金,办理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加强日常管理,以及力所能及地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目前,全市20名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有的当上了老板,有的走进大中型企业担任了企业中层干部,有的被聘为专职教师。2004年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张秀华,原为技术9级干部,他所擅长的专业技术是移动电站。刚开始在南通汽车城找到一份工作,后毅然选择应聘于如皋技工学校,如愿地当上了技术教员。他说:“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军转部门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服务,我要把自己所学的技术传播给社会,这样我的择业才更有质量、更有高度!”2002年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葛吟春,曾在如皋烟草专卖局工作过,后应聘到江苏英田集团。凭着他的过人才干,如今已走上英田集团办公室主任的岗位。工作上的得心应手、业绩频传,使其在全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中脱颖而出,2006年被江苏省军转办树为典型,江苏省军转办、江苏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反映葛吟春创业事迹的专题片,在全省进行广泛宣传。谈起自己的再就业经历,他坦诚地说:“选择自主择业这条路尽管有风险,但只要敢于面对、勤奋努力,就能化解风险。选择这条路,我永不后悔!”